桂林山水甲天下,由于桂林名声在外,所以现在人们一说到广西自然而然地就会想到桂林,而说到桂林人们会想起刘三姐。
刘三姐确有其人,但刘三姐和桂林的渊源,其实也没什么渊源。
根据广西民间的传说和记载,刘三姐是广西宜州人,生活于广西柳州,就是大家所熟悉的那个盛产螺蛳粉的地方,柳州市有一座鱼峰山,传说刘三姐就是在此骑着鲤鱼飞升成仙。之所以大家会把刘三姐跟桂林的印象挂钩,是因为那部《刘三姐》的电影,是在桂林拍的。
(资料图片)
作为壮族自治区,广西比全国的其他地方多了一个法定节假日那就是“三月三山歌节”,“三月三”,是壮族地区最大的歌圩日,相传是为纪念刘三姐而形成的民间纪念性节日。1984年,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将这一天定为壮族的全民性节日──“三月三”歌节。每年的这一天,自治区首府南宁市及其他各地都要举行盛大的歌节。这两年工作在外地的广西朋友到了三月三常常在朋友圈打趣“刚刚跟领导请了假,今年村里叫我回去参加跟隔壁村的对歌比赛,因为如果少了我我们村可能会输”。
刘三姐的故事之所以被全国人民所熟知得益于1961由长春电影制片厂于年摄制的故事片《刘三姐》。该片的导演是苏里,黄婉秋、刘世龙、夏宗学等人主演,是根据广西壮族民间传说改编而成的。
电影《刘三姐》应该算得上是我国影坛奉献了一枝奇葩,曾获得巨大轰动,在港、澳及东南亚放映时,被誉为“山歌之王”。在马来西亚被评为世界十部最佳影片之一。在1963年举办的第二届《大众电影》“百花奖”评选中,获最佳摄影奖,最佳音乐奖,最佳美工奖和最佳男配角四项大奖。 当年它在香港放映时曾和好莱坞打擂台,创造了连映数十天至今无法突破的票房奇迹, 刘三姐的拍摄地阳朔一夜成名,仅那棵著名的大榕树每年还为当地创造800万的收益。如果你现在去阳朔旅游,应该还能在西街的街头巷陌听得到电影《刘三姐》里的插曲。
小时候对《刘三姐》里面的歌曲欣赏不来,觉得听那玩意儿的都是些老人家,在我们看来跟噪音没什么区别。初中时代住我家隔壁有一个独居老人,半夜睡不着觉时常常打开收音机放着《刘三姐》的曲目,声音开的还不小,吵得我睡不着觉,让我对那些歌曲又多了一些怨念。
后来上大学的时候,有一次在思修课上,老师给我们放了《刘三姐》的电影,放完之后做了电影解析并邀请大家一起讨论,从而让我对电影有了新的解读。那时听着电影里面的那些山歌调调,不知为何开始觉得婉转上口,回味悠长。可能这就是初闻不知曲中意,再闻已是曲中人。
一次偶然看到电视上放着《刘三姐》的片段忽然有一个设想,假设刘三姐的故事发生在现代,対映着故事中人物的形象,刘三姐是一位拥有顶级流量的一线当红女歌手,拥有者无数粉丝;阿牛哥是一个长相帅气拥有者有趣灵魂的打工人,有颜值又年轻但是没什么经济基础,而莫老爷则是一位家财万贯的房地产大亨,年纪大了点,但是多金;那么如果阿牛哥和莫老爷同时对刘三姐展开追求攻势,刘三姐会选谁?
我想答案大家心里都清楚。
两个人在一起,除了讲求互相看得来,三观合,气场匹配,经济也要对等。这个对等的底线是男的不能赚得比女的少。
始于颜值的好感如果没有其他东西作为支撑那么开始就是结束,看过也就过了。
电影终究是电影,人们之所以喜欢看电影,一方面是在电影中看到了自己的身影,另一方面也在电影中看到了自己的憧憬。一场场电影下来,往往是重温了一个又一个白日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