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|令狐伯光
《尘封十三载》完结了,虽然收尾不算完美,但它好歹没有烂尾。可能很多人没有注意到一件事情,《尘封十三载》可能不是2023年首部没有烂尾的国产悬疑剧,但肯定是第一部大投资,大明星,关注度还比较高,最终却没有烂尾的国产悬疑剧。
【资料图】
没错,2023年以来的国产悬疑大剧有一部算一部,几乎全部烂尾了。
开始是年末张子枫的《回来的女儿》,然后是前段时间烂得轰轰烈烈的《他是谁》,甚至算起来不是悬疑剧,而是扫黑剧的《狂飙》,最后十来集也是急转直下。倒是冯小刚的《回响》不算烂尾,人家压根就不是悬疑剧。
《他是谁》《回来的女儿》叫烂尾都不太准确,因为这两部剧是前半精彩,悬念十足,口碑炸裂;后半段中间稀里糊涂,结尾烂得一个轰轰烈烈,让观众目瞪口呆,叹为观止,愤怒非常。
这次《尘锋十三载》没有烂尾,它真的,我哭死——
全世界电视剧烂尾越来越多?为什么
我相信大家也都发现了,这几年的电视剧好像越来越容易烂尾了。而且不仅仅是烂尾,已经开始出现大量前期非常精彩,吸引了不少观众,结果到中间就开始烂尾的电视剧。
甚至不止是国产剧,英剧,美剧和日剧都是烂尾的电视剧越来越多了。
据我所知,这个美剧,韩剧和日剧和国产剧的烂尾还是有些不同的。因为他们的生产模式不同,像早期韩剧,美剧 是一边拍一边播的模式,有的连续剧一周播出两三集,有的甚至一周一集。
这个背后是各国电视剧生产模式不同了, 美国电视剧市场和韩剧市场竞争很激烈,像美剧是电视台购买几集,或者一季,再是否续订的模式。
相信大家经常看到某部美剧播出几集,或者一季,几季。因为收视率不好,然后电视台不续订或者直接砍掉的新闻。所以电视剧制造片商为了卖,就跟做给甲方的PPT似的。前几集,或者第一季能拍得很好。
制作水平高,剧本扎实,演员演技不有篇并,各种深度隐喻内涵更是杠杠的。
目的就是为了让电视台购买,观众还喜欢看。又为了能多卖,所以喜欢埋一堆坑,线索,隐喻和内涵。第一季结束没有填上,反而留下更大的坑,你想看啊。电视台续订第二季呗,观众支持呗。
众所周知,剧本是需要细细打磨的,第一季成功,第二季马上上马。有些剧隔一年续集就要播出,可能编剧剧本都没有写好,为了赶工就只能快马加鞭,有水平的能稳个两三季,第四五季往往就烂了。
没有水平的导演和编剧,可能第二季就开始烂了,撑过三季的都算有水平的经典了。
当然这个情况不一而足,但早期美剧,韩剧包括日剧烂尾多数是这种情况。完全能坚持五季以上不烂尾的剧,真的属于凤毛麟角的情况,都是雄霸一方的经典剧集了。
烂尾,从中间就开始烂?为何现在国产剧让人“又爱又恨”
国产剧是因为要有关部门审查后才能播出,剧本是写完了送审的。至少美剧,韩剧那种烂尾情况不太适合国产剧。 我不知道大家发现一件事没有,那就是烂尾,中间烂的国产剧是这几年才越来越多的。
2010年之前烂尾国产剧很少,要么它就是烂剧,要么就是经典剧。
2010年之后到2019年左右,国产剧就是优秀电视剧凤毛麟角,绝大多数是烂剧。当时也很少出现前面很精彩,结果后面或者中间突然烂了的情况。
2019年左右过后,也就是这几年烂尾国产剧才越来越多,为什么呢?
根据我对于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了解,这正好是国产剧后现代三个发展阶段。
一部影视剧最重要的是什么?中国观众太过于追捧演员,影视剧是导演编剧的艺术,延伸下去也是整个团队最重要。因为他们才是负责把控整个影视剧质量的,好比国产剧为啥会出现这种情况。
2010年之前到2000年中国影视剧是导演中心制,也就是汪海林口中“煤老板”时代。
媒老板只负责投资,还有选择女演员(传统审美就是好),投资方和制片人并不插手创作,导演、编剧还有整个团队能够充分的把控电视剧的质量。
所以,那时国产剧要么就是烂剧,要么就是经典,很少有前面精彩后面烂尾的。
2010年到2019年左右,包括互联网等金融资本进入中国流行文化行业, 中国影视剧已经不是导演中心制了,变成了“IP中心制”“饭圈中心制”,这一切又都是“流量中心制”了。 粉丝的数据流量,明星的流量数据成为中心。
导演团队很卑微的,演员是投资方塞进来的,剧情是投资方让改的,艺人所属的公司又会提各种的附加条件等等。
制片人决定预算,因为要赚钱,甚至啥离谱的都往剧本里加,不然哪会有那么多鲜肉来拍?全都是制片和幕后势力加的。当投资方和制片人达成合作加人,加剧情,你一个导演编剧能咋办。
投资方和制片人是幕后,观众也不会关注,有几个看电影的人会去看制片人是谁对不对?再反观演员,大多数大牌都演过烂片,这不是太妨碍他们的演艺之路,况且拍烂片他们也一分不少挣!
但导演编剧就不一样了,本来话语权就低,他们的名字会放在影片最重要位置,观众一眼就会看到。 如果一部影视剧烂了,导演和编剧第一时间就被骂。
有人说流量明星也会被骂啊,还有黑粉和对家呢? 但知名流量包括知名演员有粉丝啊,网友是能骂回去的。流量明星粉丝的战斗力更是杠杠的,否则“饭圈”不会那么重要。
导演编剧有什么粉丝?普通观众压根都不关心,更别说去维护了。
所以,最终就导致明星,大IP都变得越来越贵了,导演编剧和制作团队越来越不重要。
我们现在回过头去看,2010年后到2019年之间的国产剧也有一件好事,那就是大多数影视剧烂得很明显。因为钱都给明星了, 一看制作上面粗制滥造,流量明星演技稀烂,故事剧情乱七八糟,谈情说爱和各种注水情节太明显了。
你一眼就能看出这些是烂剧,然后骂就完事了,只有杀错没有放过的。
中国“流量经济”消亡了?我发现,它只是更加“神出鬼没”了
这几年,为何烂尾和中间烂国产剧越来越多?2017年吴京的《战狼2》后,内地青年新势力迅速崛起;当时《上海堡垒》扑街,《诛仙》成功,结果紧接着肖战出事。
前几年查偷税漏税,还有打击和整顿流量经济,我们感觉流量经济消停了。
其实并没有,你看易烊千玺凭借几部电影崛起。这两年就轮到了王俊凯和王一博在影视圈崛起,看看春节档的《无名》,马上上映的《长空之王》《热烈》,没定档的《维和防爆队》。
这些电影制作水平好了,剧本也像模像样,他们在大导演的调教下,你会发现演技虽然还不太行,但勉强也看得下去了。 平心而论,你都很难说这些电影是大烂片对吧!
现在国产剧为何总是烂尾,原因就是这种“后流量时代”,也就是迎合市场的生产模式更加的深入了。大ip效应,流量明星,大数据和资本介入剧本,项目仍然存在。
比如导演为了让吸引观众,一股脑添加各种市场热点。像《梦华录》《卿卿日常》以及大批女性电视剧。现在女性主义是社会热点,女性观众闹得也厉害,还肯花钱。
他们就找了一班好看的演员,再做好看的服化道。现在中国和其它东亚国家传统文化争端很大。 古装剧越来越好的制作水平,让观众一度扬眉吐气,这是中国传统文化输出啊(战术后仰)。
剧情塞些“重男轻女”或者女性主义观点在里面, 塞观点是铺垫是抛出去,往往能编得精彩。但是抛得多了,它后面就接不回来。
这种做法就跟《盗墓笔记》似的,前期胡编乱造没有逻辑的设计太多,最终只能烂尾。反正剧也火了,钱也赚了,明星也出名了,大家都是赢家除了观众。
同样资方介入,或者导演团队为了迎合市场,甚至能力问题的还适合今年的悬疑剧。你看《回来的女儿》《他是谁》谁是流量明星?制作更是电影质感,但就是前面精彩,然后从中间开始烂。
《他是谁》编剧都吐槽是总监介入了,显然是资方和幕后问题。
国剧为何总在“烂尾”?我从《狂飙》《他是谁》找到了答案
另一种剧还有“流量剧”的特性,《长月烬明》就是这类剧。上线后从男主撕到男二,从女主撕到女二,从男配撕到女配,反正各个方面都能像以前饭圈那种撕一遍,它不是流量剧,谁是流量剧?
这种剧集现在多数集中在偶像剧上,年轻女性观众战斗力十足,乐此不疲。
最后一种大概还是因为限制,也就是国内老大难题。网络上关于国产剧有一个梗: 一部电视剧不管前面多么现实,最后大家都在一起—包—饺—砸——
这就是上面规定的正能量导向不能改,导致创作上面的卡脖子。 就像恐怖片最后都是做梦和幻觉,现在的相声小品结尾都要正能量升华一样。
再一地鸡毛的现实主义都市剧不能支离破碎,否则是传播焦虑,最后强行大团圆,像《都挺好》等都市剧结尾显然是无奈之举,这部起码还算圆回来了。
国产警匪剧什么悬疑、推理、缉毒,反腐,扫黑除恶等等。它就是好像放开了,又没有完全放开。还是那句话前面铺垫抛出去还好,到了后面收尾,前面铺垫得太过,或者涉及重要情节有忌讳。
最后各种重新剪辑、配音、忌讳的情节比比皆是,它能不烂尾?
我们要怎样才能不看烂尾剧?我发现,现在只有这一个办法了
前几年国产剧看到流量明星,直接骂流量就完事了,因为大概率是烂剧。但现在真的越来越隐晦了,《回来的女儿》《他是谁》《狂飙》《回响》等太具有迷惑性了。
我建议现在不想看烂尾剧一个办法了,那就是不用社交的话,等电视剧播完再看吧,难免投入了伤感情。最后还是希望大家更关注导演团队,他们才是内容的生产者,而不是明星。
最后,我猜测此时肯定会有人说第二个办法,什么不看国产烂剧,我看外国剧。
现在外国剧不烂尾?没有政治正确?没有各种稀烂情节,你确定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