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这么大,我想去看看。带你去一个你曾经去过或者没去过的地方。
(相关资料图)
赵州桥,假的
远处看赵州桥还是那么的美,37.02米的跨径,7.23米的券高,1/4圆的弧拱。跨度大、高度够,桥面下船只能往来;桥面中间宽9米,宽度、坡度适合车马与重载的通行。
赵州桥坐落在河北赵县洨河上,赵县古称赵州因此得名赵州桥。桥建于隋大业年间(605-618年),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监造。宋哲宗赐名安济桥,安渡济民之意。大桥全由石头造,当地俗称大石桥。
过去每当夏秋大雨来临,洨河顿时会形成汹涌的洪流。两岸居民和来往的行人过河靠木船摆渡不仅极为不便,且时时处于危险之中。
中国古代传统的建桥方法,比较长的桥梁一般采用多孔形式,这样每孔的跨度小、坡度平缓,便于修建。但是多孔桥桥墩多,不利于舟船航行,也妨碍洪水宣泄。桥墩长期受水流冲击、侵蚀,日久天长容易塌毁。李春建赵州桥没有采取传统造桥方法。
赵州桥在设计上采取了单孔长跨的形式,这是中国桥梁史上的空前创举。赵州桥虽采取单孔长跨的形式,但在桥的两端肩部各设计有二个小孔,故称敞肩型,这样既能减轻桥身自重,节省材料,又便于排洪、增加美感。
赵州桥以大跨度圆弧拱桥科技超越群伦,以敞肩的使用创造世界造桥史第一,是国际土木工程历史古迹之一。赵州桥经历了10次水灾,多次地震,以及车载重压,仅就它能够存在1400多年就说明了一切。
(国际历史土木工程古迹,1991年,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 敬立)
赵州桥自建成共9次修缮,50年代是“新胜于旧”的年代,整修将古老的赵州桥改造的面目皆非。
整修工程采用钢筋水泥来修理桥身和桥面,已经改变了原桥的建造工艺。近处看,桥身表面的石头都是规整的,砌缝整齐划一,像是瓷砖贴面一样“贴”上去的。
(水泥砂浆对石材有腐蚀性,桥底常年出现泛碱现象)
古代木构的链接靠榫卯链接牢固,石头以铁榫、腰铁连结的旧技术。而且原桥石料大小不尽相同,砌缝参嵯,再加上千百年岁月留下的痕迹,赋予这座桥一种与它的高龄相适应的“面貌”。
再看现在的赵州桥,除拱圈外侧显露处仍用腰铁以贴合原貌,起个“还原作用”外,其余部分一律不再使用。一座古文物建筑修得焕然一新,但此赵州桥已不是彼赵州桥,外貌明显改变,在形象上绝不给人以高龄1400岁的印象,形与神完全不相称。
赵州桥的雕刻艺术,包括栏板、望柱和锁口石等,其雕琢的精致形态逼真,也是艺术珍品。
看着这修旧如新连身子骨都换了的赵州桥,已然五味杂陈。